患者需要什麽樣的腫瘤創新藥?

July 26,2021

人民日報健康時報 記者王永文

 

“抗腫瘤藥物研發,從確定研發方向,到開展臨床試驗,都應貫徹以臨床需求為核心的理念,開展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研發。”7月初,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下發《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此消息一經發布,迎來了醫藥相關股的連續下跌。醫藥股票市場迅速反應也引起了對國內創新藥的廣泛討論。患者究竟需要什麽樣的腫瘤創新藥?

 

 

市場幾乎沒有國產腫瘤創新藥

 

2018年7月,《我不是藥神》上映後,引起了人們對腫瘤患者用藥困境的關注,其中,徐崢扮演的程勇就是現實中因代購印度仿製藥而獲刑的陸勇,在2002年被查出了慢粒白血病,當時醫生給推薦用瑞士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抗癌藥,這一盒售價23500元,兩年花60多萬,壓力龐大,而他後續選擇代購印度仿製藥的背後是國內幾乎無治療腫瘤的國產創新藥。

 

兩個月後,由和記黃埔醫藥自主研製,具有完全的知識產權呋喹替尼上市,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是當時中國首個上市的1.1類新藥;同年1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準首個國產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隨著呋喹替尼、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等一批國產創新藥的上市,陸勇等腫瘤患者麵對的腫瘤用藥才逐漸被化解,後續隨著醫保談判等工作的推進,無論是國產抗癌藥,還是進口抗癌藥,價格大幅度下降,“格列衛”也從2萬元降到幾百元,患者用藥負擔大大減輕。

 

但與此同時,新的問題又來了:不是無藥可用,而是新藥同質化研發紮堆而上。

 

 

腫瘤創新藥同質化研發問題突出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今年1月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癌症新發人數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在龐大的患者數字背後隱藏著龐大的腫瘤用藥市場,同樣,在國家醫保談判、帶量采購等方麵也在為腫瘤創新藥釋放新的利好。醫藥相關企業看到如此的行業利好,也紛紛投入新藥研發,更多的資本也湧入醫藥行業,從第一款PD-1上市以來,僅僅三年,就有四個國產PD-1上市且均進入醫保,而且,另有100多項PD-1/L1在上市路上。

 

“做PD-1和PD-L1單抗的有87家,而聲稱自己有PD-1和PD-L1的就有將近180多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出台一些政策來給予糾正。除了PD-1/PD-L1,還有Claudin18.2,就那麽一點胃癌和胰腺癌,沒有多少病人。但是正在開發的、已經拿到批準的,和正在準備申報的將近18家。”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曾在第三屆全球前沿技術大會上做題為《中國抗腫瘤藥物研發現狀與挑戰》的報告時表示,這種情況要引起高度警惕。

 

相關業內人士也向健康時報記者分析,像PD-1/PD-L1紮堆同質化研發的情況,不僅大量占用了參與臨床實驗的患者資源,也讓逐漸湧入的資本淪為泡沫,同時讓更高價值、源頭創新藥的相關研發拿不到資本,缺乏創新動力,找不到對患者療效更好的創新藥。

 

“2020年有接近80%的臨床研究都屬於創新藥的臨床研究,但這個“創新”是打引號的創新。他們都號稱自己有中國專利,有國際專利。國際專利是真的國際專利,隻不過在創新力方麵,有的是改劑型,有的是改構,就在上麵加一個鍵,其實療效並沒有提高。”李進在上述演講中表示。

 

 

腫瘤患者需要什麽樣的創新藥?

 

相對於《我不是藥神》所麵對的困境,腫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新藥可用,但更多的新藥就像李進教授表示的一樣,僅僅是“改構”式的創新,但放眼未來,如何在療效上有突破性的提高,讓患者有更好的獲益,依舊是業界思考的問題。

 

“創新藥就是要在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前提下,能夠比別人做的更快更好。對於腫瘤創新藥而言,如果單從患者的生存率來看,胰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腫瘤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較大,三陰乳腺癌、肝癌、腦膠質瘤、耐藥的卵巢癌、耐藥的肺癌等,目前全球都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這些致死率高而又沒有有效治療藥物的惡性腫瘤,應該成為中國未來腫瘤創新藥研發的發力點。”深圳微芯生物創始人、董事長魯先平博士向記者表示,腫瘤創新藥一定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患者利益為核心,在療效、安全性以及減輕患者負擔等方麵有著顯著改善的藥物。

 

CDE征求意見稿則重點強調將以患者為核心的理念貫穿藥物研發的始終,強調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開展抗腫瘤藥物研發,重視治療藥物與患者的匹配度與精準性,鼓勵開發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要的創新藥物(First in class),減少無明顯預期療效及可能使患者損失療效並錯失接受有效治療機會的臨床研究。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再一次強調了這一理念,倡導從確定研發方向,到開展臨床試驗,都要貫徹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理念,開展以患者為核心的藥物研發,這也是新藥研發的根本價值。”雲頂新耀首席科學官楊煒博士向記者分析,做腫瘤創新藥首先要考慮為病患創造價值,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

 

放眼未來中國腫瘤創新藥的研發,楊煒博士認為,首先必須要堅持創新,逐步建立自身研發First-in-class/Best-in-class創新藥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差異化靶點,避免靶點聚集帶來的同質化,增加國內醫藥領域的整體競爭優勢;另外,要重視資源搭建,從藥物研發到上市都需要相關人才、平台的支持。

 

參考資料:

①2021-07-11——公眾號同寫意《李進教授:最好的方式是不批準臨床試驗,而不是臨床試驗做完了不批準上市》

 

更多新聞推薦